熱鍛模表面寬帶激光熔覆超細碳化鎢試驗研究
1 引言
為了適應熱作模具惡劣的環境,提高使用壽命,除了要求熱作模具鋼本身應具有高的韌性和塑性、小的熱膨脹系數和好的導熱性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使用性能外,特別對于與工件直接接觸的模具表面更應具有高的熱強度、良好的抗回火性,因此,傳統的采用各種(氮、碳、硫等)溶滲以及PVD工藝來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,有較好的效果,但在熱作模的工況條件下,改性層表面較薄,而且容易發生氧化、剝落而導致失效,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模具材料表面涂覆硬膜,采用激光熔覆技術可以有效的引人諸如WC等高溫硬質合金熔覆層,并且與基體形成冶金結合,同時獲得良好耐磨性。
H13 ( 4Cr5MoSiV1)鋼是國際廣泛應用的一種空冷硬化熱作模具鋼。本文在H13表面通過寬帶激光熔覆工藝制備超細的碳化鎢(如圖1所示碳化鎢粉末平均粒徑約為200nm)合金熔覆層,并分析了熔覆層的微觀組織結構、硬度、耐磨性和殘余應力。
圖1 超細WC粉末SEM照片2 試驗材料及工藝方法
基體材料為回火態的H13鋼,試樣尺寸為100mm* 50mm * 20mm,其化學成分如表1,實驗前對試樣表面打磨,然后用無水乙醇清洗。
將超細WC與一定量自行配制的含Cr, Fe, Si等元素的粉末一起加人到吸光涂料中,用超聲波對溶液進行一個小時的均勻化處理后,涂覆約0. 2mm厚的薄層在試樣的表面上,然后吹干。
用氫氣作為保護氣體,并將氣體保護裝置固定在激光聚焦鏡上,隨鏡頭移動,實時對熔池進行氣體保護,采用最大功率為7 kW的連續CO。激光器,在光斑尺寸為9*2mm2,掃描速度為0.25~0.40m/min,功率為2~3kW的激光工藝參數條件下對試塊表面進行激光處理。
制備好試樣,用HXD-1000型顯微硬度計、WM-2002型摩擦磨損實驗儀、Hitachi S-4700(II)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、Thermo NORAN VAN-TAGS EIS能譜儀、Thermoarl-SCINTAGX TRAX型X射線衍射儀和Sartorius-BS21S型電子天平(精確到0.Olmg)分別對硬度、耐磨性、表面形貌、元素分布、微觀結構、物相以及失重等進行檢測和分析。采用X-350A型X射線應力測定儀進行熔覆層殘余應力分析。
3 試驗結果及分析
3. 1宏觀形貌及殘余應力
如圖2所示為采用光斑尺寸為9*2mm,激光熔覆工藝制備的超細WC熔覆層表面和截面的試樣掃描照片。從圖2A處為金相砂紙打磨以及B處為激光處理后的原始表面形貌,可以看出熔覆層表面平整光滑,且沒有裂紋氣孔出現,熔覆層截面可以分為四個區:熔覆層、過渡區(熔覆層與熱影響區的交界)、熱影響區和基體;熔覆層的厚度約為0. 4mm.
圖2 激光熔覆層WC的宏觀形貌為了獲得較大面積熔覆層,試驗過程我們采用了搭接的辦法,從圖2中也可看出搭接地方熔覆層過渡自然,這對于需要大面積強化的模具表面具有重要意義。
用X-350A型X射線應力測定儀來測定其表面殘余應力。應力測量方法為側傾固定動法,定峰方法為交相關法,Cr靶Kα特征輻射,時間常數1. 5s,階梯掃描步進角0.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