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國內四大激光上市公司財報看產業熱點
2015年已過去,各大企業也紛紛曬出了一年的業績,有的公司盈利,有的公司虧損,有的業務增長,有的業務下降。例如,大族激光相比往年實現營業額和凈利潤的雙增長;華工科技營業額比往年有所增長,但是凈利潤下降;金運激光營業額下降,凈利潤出現了虧損;而光韻達的營業額和凈利潤比往年都有下降。接下來我們將細看這些企業業績,窺探激光市場的最新熱點。
大族激光
年報顯示2015年大族激光營業收入55.87億元,同比增長0.39%,凈利潤7.46億元,同比增長4.14%。在各項業務的收入中,變化比較大的業務為:大功率設備同比增長了8.84%、數控設備增長20%、LED 設備下降了44.55%、激光制版和印刷設備下降了25.33%。
小編在業績變動具體說明中了解到,大族激光小功率激光設備銷售略有增長,細分行業開拓取得成果,其中焊接設備同比增長了83.48%;大功率激光設備銷售持續增長,智能裝備制造發展提速,其中大功率激光切割,大功率激光焊接表現搶眼,而工業用激光3D打印設備也有上千萬的貢獻;機器人的業務則表現在系統自動化解決方案;PCB設備銷售逆市上漲,激光直寫曝光機獲得國內龍頭企業認可,品牌知名度日益提升;在光纖激光器,大功率超快激光器研發取得重大突破。
華工科技
華工科技2015年營業收入26.20億元,與去年同比增長11.31%;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是1.51億元,同比下降10.41%。公司2015全年的收入增長相對平穩,主要收入表現為:激光全息防偽增長19.2%、激光加工和系列成套設備增長14.5%、光電器件增長12.4%,計算機軟件及系統集成減少26.6%。但由于制造業低迷,收入占比較大的激光設備及光電器件毛利率分別下降3.1%和1.2%,盈利能力受到影響。
公司在激光焊接領域取得了巨大突破,華工激光為主導,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申報的"汽車制造中的高品質高效率激光焊接、 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"項目獲得2015年度"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",進一步穩固汽車高端市場份額。近期,公司擬以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募集不超過18.1億資金。計劃投資激光精密微納米加工智能裝備、激光機器人智能工廠、物聯網新型傳感器、智能終端產業基地等項目。
金運激光
金運激光年報顯示,公司在2015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.83億元,同比下降5.00%,低于其他電子行業平均增長率。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-1487萬元,同比下降318.98%。
公司表示,在報告期內,受到宏觀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的影響,激光在紡織服裝行業的業務下滑,但激光在金屬加工行業的應用快速增長,總體激光板塊業務發展正常,在國內市場以高端激光加工設備、數字化柔性化生產制造的解決方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,同時以在紡織行業的激光設備打通國外市場;在3D打印板塊,消費應用類品牌"記夢館"實現全國 89 家門店的開設量。公司打造3D打印云平臺意造網完成了升級,用戶數及應用案例均有所增長,且扭轉了前期虧損狀況,盈虧平衡。
光韻達
年報顯示,2015年光韻達主營業務收入225,775,923.43元,同比減少10.58%;實現凈利潤24,329,203.80元,相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7.18%;實現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26,154,796.93元,同比下降4.72%。
對于業績的變動,光韻達表示受2015年國內經濟持續下行的影響,整個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增速放緩。公司主營業務中的SMT類業務保持穩定的增長;PCB業務和LDS業務由于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,導致客戶訂單大幅減少,進而影響到公司該類業務的銷售大幅下滑;3D打印業務仍處于市場開拓階段,短期的業績難以實現快速增長,無法對公司整體業績形成有效支撐。
小結:
2015年受經濟下行和制造業需求放緩的影響,在中低功率方面,電子產業、紡織業以及部分基礎制造業的激光設備需求量有所下降;同時,由于激光精密焊接技術的日漸成熟,激光焊接在微電子制造,尤其是鋰電池的需求量增加,成了新的熱點。在高功率方向,特別是在焊接領域,得益于焊接技術在重型工業的應用,使得高功率焊接設備需求量大大增加。同時,制造業向自動化,智能化方向發展,制造企業對于智能化,柔性化解決方案需求量大。其他激光外延產品,如全息防偽,激光傳感器等需求也在增長。
而在激光器方面,從大族激光開始自主研發光纖激光器就能看出,國產激光器市場化進程正進一步加速。在3D打印方面,工業應用的激光3D打印仍然是主流,但從金運激光的3D打印云平臺、3D打印造夢館開始扭虧看出,消費級3D打印市場也有很大潛力可挖。
綜上所述,盡管看待整個激光產業,不能以偏概全,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,激光行業整體仍是向前發展的。激光作為先進的制造工具,已經驗證了它的優越性,只要創新不斷,未來市場前景可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