凸輪聯動ATC的設計研究
目前,國外加工中心采......
目前,國外加工中心采用的ATC裝置,主要有馬氏機構(無機械手式)、凸輪聯動式、液壓或氣動機械換刀以及其它獨特的加工中心用ATC裝置。其中,凸輪聯動式ATC裝置可靠性好,換刀速度高,最易獨立推向市場,形成專業化、產業化生產。如臺灣吉輔、日本的省力機械都已以獨立的功能部件推向市場。本文主要對凸輪聯動式ATC機構設計中的有關技術問題進行了分析。筆者負責設計的50#凸輪聯動式刀庫機械手已成功地與KT1500V主機配套,并投入批量生產。 1.隨動擺桿 2.平面凸輪 3.蝸桿凸輪 4.隨動滾子凸輪 5.機械手臂 圖1 凸輪聯動ATC的基本結構 1 凸輪聯動ATC的動作原理及基本結構 目前,加工中心上使用的凸輪聯動ATC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,ATC的換刀動作基本可以分作兩部分:(1)機械手的旋轉分度動作。包括抓刀、180°換刀、回零。(2)機械手的直線平移動作。包括拔刀、插刀。其中機械手的旋轉分度動作采用蝸桿凸輪(有些文章中稱為滾齒凸輪)垂直分度機構來實現:機械手的直線起,由同一個電動機驅動,通過凸輪曲線的設計,使機械手在一個換刀運作循環內連續完成抓刀、拔刀、180°換刀、插刀、回零動作,實現ATC的凸輪聯動換刀。 2 凸輪曲線的設計 表示ATC凸輪聯動換刀動作關系的曲線見圖2,凸輪從零位開始旋轉,旋轉到q0時,機械手開始抓刀,旋轉到q1時,機械手手臂旋轉F1角,完成抓刀動作:凸輪繼續旋轉到q2時,ATC開始拔刀,到q4時,拔刀動作完成:從q3開始到q6,ATC手臂從F1旋轉到F3,完成180°換刀:從q5到q7,ATC完成插刀動作:從q8到q9,ATC手臂從F3反轉到F2,完成回零動作,換刀結束。凸輪曲線的設計包括如下幾個方面: 凸輪曲線的選擇 由于變性正弦曲線(MS)最適合用于高速中載和重載的場合,因此,在凸輪曲線的設計中,一般優先選用變性正弦曲線。 最大壓力角am的確定 對于蝸桿凸輪,推薦最大許用壓力角[am]=50°:對于平面凸輪,推薦[am]=60°。具體設計時,取am≤[am]。在結構允許時,am應盡可能取小值,并應考慮等強度設計,使ATC在整個換刀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,驅動電動機的最大負荷基本相等。 對于蝸桿凸輪機構,最大壓力角計算公式為
本文有[www.0574-laser.com]提供,請及時關注[www.0574-laser.com]提供的內容
tgam=VmaxRGF
(a-RG)q
式中:RG——滾子盤平均半徑,mm a——滾子盤與凸輪的中心距,mm Vmax——凸輪曲線的無量綱最大速度 q、F——分別為凸輪、滾子盤的動程角,(°) 對平面凸輪擺動機構(圖3),壓力角計算公式為 O點為平面凸輪的回轉中心:Q點為擺動桿的鉸接支點:B點為隨動滾子中心:w為凸輪的轉動角速度:wF為擺桿的擺動角速度:N-N為凸輪曲面上任意點的法線:C為O、Q兩點之間的距離(mm):L為擺桿長度(mm):F0為擺桿與直線OQ之間的最小 夾角(°):F為擺桿在任意一點的擺動角(°):a為平面凸輪曲線 上任意一點的壓力角(°) 圖3 隨動滾子平面凸輪擺動機構簡化畫法 tga=ctg(F+F0)-L(1-dF/dq)
Csin(F+F0)
式中,如° 是逆時針方向,則dF/dq為負值。如果tga 為負值,這表示公法線N-N 位于從動件桿臂垂線的另一邊。通常,在擺動桿擺動的中間位置,壓力角為最大。根據已知的運動規律,可求出最大壓力角am。 凸輪的拔、插刀轉角(q4-q2)、(q7-q5) 一般取40°~60°,當拔、插刀距離大時應取大值。 凸輪的初始回轉角q0 ATC在零位時,蝸桿凸輪的定位角l=q0+360°-q9,l應根據驅動電動機的制動轉角qZH(指從電動機制動開始到電動機停止時凸輪的轉角)來確定,一般使l=3qZH。設計時取q0=0.5l,一般取q0=7.5°~15°。 間歇角b1、b2 b1=q2-q1,b2=q8-q7,凸輪在b1和b2角度范圍內旋轉,機械手不動作,主軸和刀套在凸輪從q1轉至q2之間完成松刀動作,在凸輪從q7轉至q8之間完成刀具鎖緊動作。一般取b1=b2=0°~30°:如果在凸輪連續旋轉360°范圍內主軸和刀套不存在刀具松開和夾緊動作,則取b1=b2=0。 重合角g1、g2 g1=q4-q3,g2=q6-q5,由于主軸和刀具之間為錐面連接,設計中為了改善凸輪曲線的動態特性和提高換刀速度,可使g1=g2>0,即180°換刀動作與拔、插刀動作之間存在重合區。這樣設計必須保證刀具錐柄與主軸之間不產生運動干涉,必須根據設計參數和有關公式進行嚴格核算。 滾子盤的抓刀轉角f1、回零轉角f2、換刀轉角f3 f1=f1,f2=F3-F2,f3=F3-F1=180°,f1、f2根據設計時的空間結構制定,一般取f1=f2=60°~90°。通常,在蝸桿凸輪上使ATC的抓刀、回零、180°換刀曲線的最大壓力角相等,所以應滿足f1/180°=(q1-q0)/(q6-q3):在結構允許時,f1、f2應盡 量取小值。 圖4 刀具錐柄在主軸端的安裝
拔、插刀行程H(圖4) H=H1+H2+H3+(3~5)mm 3 驅動電動機的選擇 ATC抓刀、180°換刀、回零所需的最大驅動力矩MdI(N·m) MdI=MfmaxVmaxF+J∑F2w2(AV)max
本文有[www.0574-laser.com]提供,請及時關注[www.0574-laser.com]提供的內容
qq3
式中:Mfmax——最大摩擦力矩,N·m Mfmax=kJ∑FAmaxw
q2
附表 凸輪曲線VmaxAmax(AV)max
變性梯形(MT)24.898.09
變性正弦(MS)1.765.535.46
變性等速(MCV)1.288.015.73
Vmax——無量綱最大速度,(見附表) Amax——無量綱最大加速度,(見附表) (AV)max——最大無量綱速度與加速度的積,(見附表) J∑——滾子盤繞中心軸的轉動慣量與其負載慣量之和,kg·m2 q、F——分別為凸輪、滾子盤的分度期轉角,rad w——凸輪的角速度,1/s k——系數,一般取k=0.1~0.2 平面凸輪上所需的最大驅動力矩Md2 根據不同的結構參數,可以用解析法進行計算,計算較復雜,也可以用計算機編程進行設計計算。 驅動電動機的最大驅動功率Nmax(kW) Nmax=MdmaxnZ
9550h
式中:Mdmax——Md1與Md2之中的較大值,N·m n——電動機輸出轉速,r/min Z——電動機到凸輪之間傳動系統的傳動比 h——電動機到凸輪之間傳動系統的效率 根據計算出的電動機驅動功率及電動機轉速即可初選電動機型號。 4 換刀時間T的計算 ATC的換刀時間,目前國內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規定。對于凸輪聯動式ATC,電動機驅動凸輪旋轉360°時,ATC完成一次換刀動作。因此,ATC的換刀時間T(s)可以近似認為是凸輪旋轉360°時所用的時間,即 T=2p/w 5 提高換刀速度的措施 這種凸輪聯動ATC,一般凸輪每轉一圈完成一次換刀動作。因此,提高ATC的換刀速度就必須提高凸輪的轉速。但由于制造誤差的存在,速度提高也會使整個系統的動態特性變差。因此,應該綜合考慮,采取如下的措施: 提高驅動電動機的驅動轉速及驅動力矩。 合理選擇、設計凸輪曲線,提高凸輪制造精度。 減小凸輪曲線的壓力角。例如,改變結構參數,加大凸輪與滾子盤之間的中心距:縮短或去除主軸的松拉刀時間,使主軸松刀在換刀之前動作,拉刀在換刀之后動作:加大ATC在抓刀、180°換刀、回零時的凸輪轉位角:減小拔、插刀行程,采用HSK刀柄等。 改善潤滑條件,減小摩擦力矩。 改變凸輪聯動的動作結構,如把180°換刀改為20°換刀等。 總之,凸輪聯動ATC的設計,要把結構設計、動力學分析計算以及ATC的動作聯動關系進行綜合考慮、反復計算,以取得較好的設計結果,保證ATC的換刀運動連續、高速、平穩、可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