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纖耦合高功率、高亮度半導體激光泵浦源的最新進展
目前市場上的高功率光纖耦合半導體激光系統,基本上都是使用bar條通過光束整形來制造的。雖然基于bar條的激光系統也能夠把很高的能量耦合到一根光纖中,但由于bar條固有的器件熱互擾問題和較低的光纖耦合效率,將使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較低。而且,這些激光系統往往體積較大、較為笨重,且結構復雜。nLIGHT公司開發的高功率光纖耦合半導體激光器,基于emitter結構,而不是使用bar條,能在很寬的波長范圍內實現緊湊的結構、較高的亮度及較高的轉換效率[1]。
emitter結構的優勢
nLIGHT已經通過實踐證明,采用emitter結構的半導體激光器比起采用bar條的激光器有獨特、突出的優勢。Emitter結構能增強激光器件的性能、提高加工過程中的成品率、增加器件的可靠性,并且還能簡化系統內部的光學設計。
相比bar條的熱互擾(cross-heating)缺陷,單emitter可使熱量向熱沉橫向擴散,從而降低芯片的結溫度,增加單 emitter的輸出功率。例如,bar條的線性功率密度往往要小于20mW/祄,而單emitter則可以在超過50mW/祄條件下正常運行。
相比bar條結構,emitter結構還具有成品率更高的優勢。因為對于emitter而言,可以單獨對其分別進行老化測試和挑?
O啾戎攏琤ar條激光器很容易受到產品缺陷和工藝微小變化的影響,從而使得產品的成品率下降,增加了激光器成本。
另外在封裝上,單emitter底面比bar條面積小很多,這使得emitter與下面熱沉材料的熱膨脹差別大大減少,從而減少封裝過程中產生的應力。相比較采用bar條的激光模塊通常的平均無故障時間(MTTF)——1~2萬小時來說,基于emitter結構的激光模塊的MTTF已經能夠超過 10萬小時。最后,光學設計將發光區直接成像耦合進入光纖,簡單直接,因此耦合效率極高。
采用emitter結構的半導體激光器的高性能、高成品率、高可靠性和設計優勢,直接提高了整個激光系統的性能。多個emitter的高線性功率密度可以轉化為高亮度和高效率的半導體激光器件,還可進一步組建成高亮度的激光系統。每個emitter都可以單獨進行光學準直,然后耦合到光纖中,這樣能夠實現大于95%的光纖耦合效率。通過精心設計器件的幾何尺寸和相應的光路系統,可減小多個emitter間的無光區域間隔,從而保持激光器的高功率和高亮度特性,轉換效率能達到50%~60%。
采用emitter結構的激光器體積?
⒔峁菇舸?,并訙煨良好的葏s寄芰?。与丛A嚳吹氖牽赽ar條的激光系統的光束整形需要使用復雜的光學元器件來變換bar條輸出的不對稱光,經過準直然后再聚焦進入光纖。通常,這種光束整形方法所實現的光纖耦合效率為70%~80%。此外,由于存在熱互擾的問題,bar條的設計效率通常也只能達到40%~50%,由此產生的整體系統效率通常只有30%~35%,產生的大量的熱量需要進行主動冷卻。
Pearl系列產品
圖1. 左圖為可容納多達10個單emitter二極管的Pearl模塊,外形子尺寸為96.5mm 50mm 19.5 mm;右圖為高功率Pearl模塊,外形尺寸為124mm 50mm 23 mmnLIGHT的高亮度PearlTM系列產品基于emitter結構,該系列產品結構緊湊、尺寸小巧,卻仍然具有較高的輸出功率。Pearl系有兩種非常小巧的商用模塊設計:96.5mm 50mm 19.5 mm和124mm 50mm 23mm,如圖1所示。盡管外形非常小巧,但這些器件擁有非常高的單位體積功率。例如,由10個emitter組成的小尺寸Pearl模塊,可產生超過 80W的光功率,并能夠耦合進一根芯徑為200祄的多模光纖中;而由有16個emitter組成的稍大尺寸的Pearl模塊,能產生超過120W的光功率,也能夠耦合進一根芯徑為200祄,NA為0.22的多模光纖中去。這些功率對應的功率/體積比值都大于0.9W/cm3。兩種尺寸模塊的L-I-V曲線如圖2所示。相比之下,多bar條結構的光纖耦合模塊的單位體積功率介于0.05~0.26W/cm3之間。雖然典型的單bar條結構的光纖耦合模塊能提高至0.25~0.75W/cm3之間,但這通常也僅限于光功率小于40W的激光器系統。
圖2.(左)Pearl模塊產生大于80W的光功率耦合到芯徑為200祄的光纖中,此模塊的單位體積功率大約為 0.95W/cm3。(右)Pearl模塊產生大于120W的光功率耦合到芯徑為200祄的光纖中,此模塊的單位體積功率大約為0.93W/cm3。這兩個模塊的輸出波長均為976nm,光譜半高寬小于3.5nm。 除了能以小尺寸結構提供高功率的應用外,nLIGHT的Pearl產品線還可提供高亮度的激光應用[2]。為了滿足高亮度激光市場的需求,nLIGHT使用6個emitter輸出約40W的光功率,并將它耦合進入一根芯徑僅為100祄、NA為0.22的光纖中去,對應的亮度已經超過 5.5mW/cm2 *球面度。這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亮度值。在完成輸出高亮度激光的同時,nLIGHT并沒有犧牲應有的轉換效率。該高亮度激光系統在工作條件下的電光轉換效率超過45%,如圖3所示。
圖3. (左)Pearl模塊把超過40W的光功率耦合到芯徑為100祄、NA為0.22的光纖中,在40W功率時效率接近50%,模塊的亮度大約是 5.5mW/cm2*球面度,外形尺寸為96.5mm 50mm 19.5mm,輸出波長為976nm。(右)高效Pearl模塊功率超過100W時系統的效率大于55%,耦合到芯徑為400祄的光纖中,輸出波長為 940nm。在用戶需要更高轉換效率的激光應用場合,nLIGHT把16個emitter產生的超過100W的光功率耦合到芯徑為400祄、NA為0.22 的多模光纖中去。在光纖輸出端的測量結果表明,產品峰值電光效率能大于60%,典型轉換效率大于59%。相信這是迄今為止已有的轉換效率最高的一個高功率、高亮度光纖耦合系統,見圖3。
總之,nLIGHT公司基于emitter結構的激光器產品,外形小巧緊湊,具有十分突出的輸出功率和亮度。該產品能夠提供前所未有的高轉換效率(在眾多波長下的轉換效率值都超過50%)。此外,此產品具有極高的輸出亮度,亮度值超過5.5 mW/cm2 *球面度。
參考文獻:
1. S. Patterson, et al., DEPS 20th SSDLTR, (2007).
2. P. Leisher, et al., Proc. SPIE, vol. 6952, (2008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