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成形技術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正在不斷完善的高新技術。
在鑄造生產(chǎn)中,模板、芯盒、壓蠟型、壓鑄模等的制造往往是靠機械加工的辦法,有時還需要鉗工進行修整,費時耗資,而且精度不高。特別是對于一些形狀復雜的薄壁鑄件,例如飛機發(fā)動機的葉片、船用螺旋漿,汽車、拖拉機的缸體、缸蓋等,模具的制造更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。雖然一些大型企業(yè)的鑄造廠也進口了一些數(shù)控機床、仿型銑等高級設備,但除了設備價格昂貴之外,模具加工的周期也很長,而且由于沒有很好的軟件系統(tǒng)支持,機床的編程也很困難。面對今天世界上經(jīng)濟市場的競爭,產(chǎn)品的更新?lián)Q代日益加快,鑄造模具加工的現(xiàn)狀很難適應當前的形勢。而快速成型制造技術的出現(xiàn)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條頗具前景的新路。
快速成形技術的產(chǎn)生
快速原型(Rapid Prototyping,RP)技術,又稱快速成形技術,是當今世界上飛速發(fā)展的制造技術之一。快速成形技術最早產(chǎn)生于二十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,美國3M公司的Alan J. Hebert(1978)、日本的小玉秀男(1980)、美國UVP公司的Charles W. Hull(1982)和日本的丸谷洋二(1983),在不同的地點各自獨立地提出了RP的概念,即用分層制造產(chǎn)生三維實體的思想。Charles W. Hull 在UVP的繼續(xù)支持下,完成了一個能自動建造零件的稱之為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(SLA)的完整系統(tǒng)SLA-1,1986年該系統(tǒng)獲得專利,這是RP發(fā)展的一個里程碑。同年,Charles W. Hull和UVP的股東們一起建立了3D System公司。與此同時,其它的成形原理及相應的成形系統(tǒng)也相繼開發(fā)成功。1984年Michael Feygin提出了薄材疊層(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,以下簡稱LOM)的方法,并于1985年組建Helisys公司,1992年推出第一臺商業(yè)成形系統(tǒng)LOM-1015。1986年,美國Texas大學的研究生C. Deckard提出了選擇性激光燒結(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,簡稱SLS)的思想,稍后組建了DTM公司,于1992年開發(fā)了基于SLS的商業(yè)成形系統(tǒng)Sinterstation。Scott Crump在1988年提出了熔融成形(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,簡稱FDM)的思想,1992年開發(fā)了第一臺商業(yè)機型3D-Modeler。
自從80年代中期SLA光成形技術發(fā)展以來到90年代后期,出現(xiàn)了幾十種不同的RP技術,除前述幾種外,典型的還有3DP等。但是,SLA、LOM、SLS和FDM四種技術,目前仍然是RP技術的主流。
我國RP研究工作起步時期
地址: 浙江省.寧波市鄞州區(qū)寧姜公路(九曲小區(qū)二期旁)
郵編: 315040
聯(lián)系人: 盛立峰
電話: 0574-87139378
傳真: 0574-87139378
手機: 13867861670
郵箱: 85400329@qq.com
Copyright ?2004-2025 寧波市鄞州首南恒宇激光雕刻廠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 浙江省.寧波市鄞州區(qū)寧姜公路(九曲小區(qū)二期旁) 郵編: 315040 聯(lián)系人: 盛立峰
電話: 0574-87139378 傳真: 0574-87139378 手機: 138678616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