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現代電力與電力污染》這個題目是現代工業引起環境污染這一現實引伸出來的。電能或電力是公認的清潔動力。但眾所周知,它也存在著污染。在電能的形成過程中,如火力發電廠的煙氣、灰渣造成的常規環境污染、核電站可能造成的核輻射污染,大型水電站的建設可能出現的生態平衡問題等等。電能形成后,在傳遞、變換過程中電磁波輻射造成的環境污染等等。
電能已成為經濟發展、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。隨著電磁能利用范圍的擴大與利用能量的日益提高,存在于地球上的電磁波不斷地增強而且頻帶極寬。這種電磁波與宇宙雜波相比較,對人類的社會生活和國民經濟有著巨大的影響。它不僅直接影響到各個領域中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,使之信息失真,控制失控,更為嚴重的是,在大強度電磁輻射長期作用下,可使生物的生理、生態受到影響和危害,影響人的健康和活力。這也造成了環境污染,即所謂電磁煙霧。
電磁煙霧以及由電磁煙霧引起的電磁污染問題,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、研究并運用工程技術手段來解決電磁干擾與危害問題,力圖減少或消除污染。早在1903~1904年,瑞士在鐵路部門就測出交流系統對電話的明顯干擾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,美國電機工程師協會(mEE)就制定了“波形標準”,1919年就算出了“電話干擾系數”來度量電力系統對電話的干擾。1934年成立了“國際無線電干擾特別委員會”(CISPR)。這個委員會下設A、B、C、D、E及F六個分委員會,分別研究與此有關的六類對象與內容,即檢測方法、檢測儀器;高頻設備檢測標準;高壓線、發電站、變電站及其它電源;內燃機車、專用電氣設備;電視機、收音機;其它家用電器。
CISPR建立后,首先在測定方法、干擾標準與抑制技術上,進行了長期的研究,重點探討了電子設備與電氣設備處于共存、互不干擾的條件,并取得了進展。
1958年一個名叫射頻干擾組(GrouponRadioFrequencyInterference,即C-RFI)的組織將電力與電子工程師協會(即IEEE)所命名的電磁兼容性組(Groupon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,即G--EMC)的機構叫做無線電干擾。1964年又將G---EMC改為EMC。然而,幾經推敲后,將“電磁廉容性”擴展到更加廣泛的領域之中。同時將EMC作為電子裝置與電力設備互不干擾相互共存的專用語了。
隨著電磁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,研究的深入與發展,解決的工程技術手段的進展、發展與完善,近二三十年新創立了一門邊緣學科“環境電磁工程學”或“環境電磁兼容學”,在電磁與電磁控制領域內進行廣泛而深入地研究與探討。
環境電磁學的研究內容,根據IEEE的G--EMC學報的概括,為(1)研究電磁檢測方法和防止電磁干擾技術,以及有關儀器、儀表及設備的使用技術;(2)研究電子設備的靈敏度、衰減度以及兼容技術;p)研究若干干擾源及其特性。又如懷特(White)所著<EMC手冊》中指出:環境電磁學重點研究電子設備與電力設備共存在的和諧條件。我國學者趙玉峰先生在他所著《環境電磁工程學》一書中把環境電磁工程學的研究內容概括為以下九個方面:
(一)研究由于電磁能的利用范圍不斷擴大和不斷發展帶來的變化;
(二)研究電磁輻射在環境中的分布特點與規律,電磁與高溫、高濕、放射性等多項的作用;
(三)研究電磁場對人體的危害和對武器裝備、可燃性油、氣類等的潛在危險性;
(四)研究電磁輻射所引起的工業干擾及其干擾特性;
(五)研究電磁場強度測定儀器、標準計量理論以及檢測方法與操作技術;
(六)研究電磁和諧條件,制訂工業干擾與輻射安全衛生標準;
(七)研究電磁輻射
地址: 浙江省.寧波市鄞州區寧姜公路(九曲小區二期旁)
郵編: 315040
聯系人: 盛立峰
電話: 0574-87139378
傳真: 0574-87139378
手機: 13867861670
郵箱: 85400329@qq.com
Copyright ?2004-2025 寧波市鄞州首南恒宇激光雕刻廠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 浙江省.寧波市鄞州區寧姜公路(九曲小區二期旁) 郵編: 315040 聯系人: 盛立峰
電話: 0574-87139378 傳真: 0574-87139378 手機: 13867861670